文化常識判斷(一)
1
、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:
A
、古人有名有字。舊說上古嬰兒出生三月后由父親命名。男子二十歲成人舉行
冠禮時取字,女子十八歲許嫁舉行笄禮時取字。
B
、
謚法,
是給予謚號的標準。
謚號是固定的一些字,
這些字被賦予特定的涵義,
用來指稱死者的美德、惡德等。如歐陽修的謚號叫“文忠公”。
C
、古代表謙稱的詞語如“寡人、孤、不谷、仆、小人”等,其中“不谷”是古
代諸侯的謙稱。
D
、一般地說,日出時叫做旦、早、朝、晨,日入時叫做夕、暮、昏、晚
。太
陽正中時叫做日中,將近日中的時間叫做隅中,太陽西斜叫做昃。
2
,下列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,不正確的一項是
A
、九品中正制是我國晉南北朝時期實行的一種官吏選拔制度。
B
、國子監的掌管人員為祭酒、司業,進國子監讀書的統稱為監生。
C
、“六部”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、考核、升降及科舉取士。
D
、天干和地支循環相配得
60
組,古代既可用來紀年,也可用來紀日。
3
,下列各句的敘述,有錯的一項是
A
.古時以“泰山”喻岳父,以“伉儷”喻夫婦。對老師稱“子”
“夫子”
“師”
“先生”。
B
.臣民稱皇帝為“陛下”,皇帝對臣下表示寵愛時稱臣下為“卿”“愛卿”。
皇帝的命令稱“詔”“敕”“圣旨”“諭旨”“上諭”等。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
令,稱為“矯詔”。
C
.四書指《論語》《孟子》《大學》《中庸》。五經指《詩》《書》《禮》
《易》《春秋》。
D
.
《師說》中的“六藝經傳皆通習之”中的“六藝”指的是“六經”,即《詩》
《書》
《禮》
《樂》
《易》
《左傳》。
《衡傳》中“遂通五經,貫六藝”中的“六
藝”則是指禮、樂、射、御、書、數六種學問和技藝。
4
,下列各句的敘述,有錯的一項是
A
.古人以“稷”為五谷(黍、稷、麥、稻、菽)之長。古代帝王、諸侯祭祀土
神(社)和谷神(稷),故合稱為“社稷”,并用來代稱國家。
B
.宮、商、角、徵、羽為古代音樂的五聲,又稱五音。變徵,聲調悲涼。
C
.古人常用伯、仲、叔、季表示兄弟間的排行,伯是老大,仲是老二,叔是老
三,季是老四。
D
.八拜之交、君子之交、莫逆之交、忘年之交、管鮑之交、金蘭之交、一面
之交、點頭之交、布衣之交、刎頸之交,都用來形容交情很深。
5
、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
A
、科舉制度中各省舉人到京會考,稱為會試,故通稱會試第一名為會元?!睹?/p>
史
選舉志》:“會試第一為會元?!睍嚭笊杏械钤?,殿試第一名稱狀元。
B
、進士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。及第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??婆e殿試時錄取分
為三甲:一甲三名,賜“進士及第”的稱號,第一名稱狀元(鼎元),第二名稱
榜眼,第三名稱探花,;二甲若干名,賜“進士出身”的稱號;三甲若干名,賜
“同進士出身”的稱號。
C
、丁憂是中國古代官員居喪的專用名詞,即官員遭父母或其他尊長之喪,必須
暫離公職,回藉守喪三年,期間停止升轉,停給俸祿,然仍準算歷俸,待守制期
滿,重新出來任職。丁憂其間在飲食、服飾、起居及婚嫁、赴考等方面有著嚴格